捕捉國策先機 復星醫藥:搶佔基層醫療市場
他認為在變革上應先提高行業集中度及基層醫療市場,減輕百姓醫病的負擔;並相信隨著重點藥國產化,亦可令藥品價格趨向合理。
陳啟宇
P r o f i l e
年齡:40歲
現職:
‧ 復星醫藥執行董事兼董事長
‧ 國藥控股非執行董事
‧ 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董事
事業:
‧ 上海復地非執行董事
‧ 1994年加入復星醫藥,並先後出任復星醫藥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董事、副董事長、總裁等
‧ 1993年至1994年於上海萊士血液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學歷:
‧ 2005年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 1993年獲得復旦大學遺傳學學士
陳啟宇認為,中國醫藥行業將進入黃金十年,期間行業的年均增長逾10%,同時將由現時高度分散走向集中。
政策篇
受惠內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政府醫療創新投入增加,醫藥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加上財政部頒佈今年政府對醫療衛生支出預算為27.1%,較去年的17.2%高出9.9個百分點,這都不難看到醫藥產業前途一片光明。難怪陳啟宇曾揚言中國醫藥行業將進入黃金十年,期間行業年均增長將逾10%。
中央對行業大力扶持,陳啟宇笑言,中國的航太科技事業發展至今20年,國家才投入約3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在醫藥方面,單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便合共投放266億元,地方政府的配套更差不多達到一比一,足見中央對醫療極為重視。
「加上在軟體上,政府亦有一系列配套支持,如加快藥物審批、註冊等;另以創新藥為例,政府亦改變過去的慣性,因為內地很多藥企都生產仿製藥,政府在針對仿製藥方面,無論定價、廠房或物料消耗等都有所規限,但創新藥就不能這樣算,所以國家在很多政策方面都在調整。」
國產藥乃大勢所趨
針對中央特別提出的兩大方向,推動醫療基層化和推動醫療行業升級,將生物醫藥產業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陳啟宇表示,「國家要推進這方面工作的話,首先是要提高行業集中度;第二是要兼顧這些中心城市和基層醫療市場,所以在業務結構和產品佈局上,就要同時考慮。」
另一方面,復星醫藥主要從事生醫藥股物製藥,中央就生物產業定出2013年至2 0 1 5年復合年增長率要達到20%,對公司而言無疑是喜訊。
“我想國家在生物製藥增長方面,從結構上來看,一方面會加大投入預防疫苗,一方面是治療性藥物,尤其是像腫瘤類治療藥,現在主要靠進口,但試想想一年約有90萬名肺癌病人,如果全都用進口藥治療的話,人均消費達5萬元至10萬元不等,非常昂貴,這樣國家負擔會很重,不過若由本土藥企研發,成本就可大大降低,同時有利於藥品市場價格合理化,所以未來國產化的需求會愈來愈大。”
業務篇
去年10月才赴港上市的復星醫藥為內地五大本土製藥企業之一,主要從事開發、製造和銷售醫藥產品和醫療設備、進出口醫療設備和提供相關及其他諮詢服務,以及投資管理。截至去年底,公司在研發新藥及疫苗項目約110項;旗下的復美及金象大藥房共有逾660家零售店。此外,在上海、重慶及廣西等地共擁有18個藥品生產設施,共持有1,002種生產許可證,生產藥物625種,其中有477種藥品被列入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生物製藥是公司最主要業務,其核心藥品包括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新陳代謝、消化道及抗感染等,均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去年藥品製造與研發收入,占整體收入約64%。陳啟宇表示,未來還會進一步完善這五大製藥領域,除了加大研發投入,增加市場份額,並計畫在中藥方面尋找發展機會。“我們現在也有做中藥,但份額比較少。”
與國藥組戰略聯盟
陳啟宇進一步介紹,現在公司的五大核心藥正是當下老百姓需求最大的藥物,所以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在這方面的需求只會愈大。“隨著年齡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腫瘤等病症也愈來愈多,所以政府亦要求我們這些醫藥企業能夠為這些老年人提供更好的藥品保障。”
復星醫藥現時在製藥和分銷的業務比例為6 0 % 及4 0 % , 然而分銷方面主要是透過持股的國藥控股(01099),以及本身直接經營的藥房來支撐。國藥是2003年由復星醫藥與國藥母公司中國醫藥集團共同成立。陳啟宇不諱言,跟國藥形成的戰略聯盟,的確為公司加分不少,亦是公司發展的重要優勢。觀乎國藥近幾年發展迅速,今年更有望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笑問會否參照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採用的聯合重組模式,復製到公司來加快發展步伐。“我們希望將公司打造成一個開放式合作平臺,跟更多優秀企業團隊合作,能更有效利用資源,進一步推進業務,在理念上應該是相通吧!”
說到剛起步的醫院業務,因中央力推設立醫療機構,促進醫院發展,故目前經營三家醫院的復星醫藥,亦計畫未來在一些500萬至1,000萬人口的二三線城市,建綜合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選擇二三線城市可更貼近基層老百姓的醫療需求,以解決省級醫院未能解決的問題。”
陳啟宇認為現在中國的醫療資源分佈不均,一些基層農村的醫療技術較低,看病費用又高,因此要著力在二三線城市建立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目標是在200個至300個網點佈局。至於收購條件,擁有穩健的醫療基礎和醫生團隊,在當地名列第二、三位的會優先考慮。
現為走出去好時機
復星醫藥在上市時說過,要先立足於內地市場再打進國際,到底何時才是「走出去」的最佳時機呢?陳啟宇掀一掀嘴角笑言,「現在就是一個好時機了。」所以公司會加快步伐,但強調中國市場依然是大本營,且要做得更扎實來支持公司的國際化。
“國際市場我把它分成兩塊,一塊是美國、歐洲的仿製藥市場,因其規模較大;第二塊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市場,因這些國家的技術不錯,用藥水平亦較高,增長比較快。目前公司會以研發生產設施為重心,先在歐美作為重點發展的方向。至於合作方式,無論是組合資公司,抑或通過並購一些中小型仿製藥廠都會考慮。”事實上,復星醫藥近年亦不斷投資和收購,如先後收購韓國快速診斷產品研發、生產企業SD Biosensor株式會社17.65%的股權,進入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血糖血脂快速檢測領域。另收購洞庭藥業的77.78%股權,進入止血藥和精神病藥市場。
截至去年12月底,復星醫藥錄得營業收入72.78億元,增加13.15%;盈利15.64億元,增34.1%。增長主要來源於製藥業務中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核心產品增長的貢獻。德銀發表研究報告指,該公司已連續5年錄得利潤率擴張,加上未來受惠於國藥在醫藥分銷及零售行業中的領先優勢之下,可成為內地藥業快速增長的最大受惠者之一,故將其目標價由13.7元升至14.6元,評級為“買入”。
IM knowledge
仿製藥
在醫藥領域,藥品按照其研發的特性分為專利藥(原研藥)和非專利藥(仿製藥)。前者在研發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成功上市後也會在長時間內得到專利保護,從而獲得豐厚利潤;而仿製藥則是在專利藥物的專利到期後上市,和專利藥化學成分完全一致的藥物,在保證藥物品質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藥品價格,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目前各個國家都鼓勵仿製專利藥,希望通過仿製藥降低整個社會的醫療費用支出。
藥品招標有利行業整頓
北京於週二(16日)完成新一輪基本藥品招標採購,雖然此舉會令入選的藥品面臨價格下跌壓力,以這次為例,北京增補共519種藥品中,中標價較該市現行基本藥物採購價格下降約26%。
不過陳啟宇認為,藥品招標其實也是重新整合行業,增加企業集中度的過程。“過去有段時間,都是以價格來衡量,誰價格最低,誰就中標,後來也出現問題,要麼品質得不到保證,要麼供應得不到保證,所以最後受損的還是老百姓。現在政府正在糾正招標策略,既要考量價錢,也要考慮品質,這次政府出臺新版製藥,有一條講得很明確:品質優先,過去就因有段時間是以價格優先,結果出了很多問題。”
▲ 陳啟宇表示,國藥於2009年來港上市,令市場對醫藥企業有更深入瞭解和認識;公司現為國藥第二大股東,持股29.98%。
▲ 現時內地多種疫苗均靠進口,以致成本高昂,料隨著推動本土醫藥企業研發,可大大降低成本,兼有利藥品價格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