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管制研修班閉幕
6月28日,由國家商務部主辦、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年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管制研修班”在廣西桂林落下帷幕。國家商務部、國家藥監局、桂林市政府相關領導及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李顯林董事長參加了閉幕典禮並致辭,對研修班的圓滿結業表示祝賀。
本屆研修班為期二周,15名學員分別來自奈及利亞、尼泊爾、葉門、肯亞等10個發展中國家,均為各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藥品品質、藥品註冊、以及藥品流通採購領域的專家或領導。
復星醫藥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在國家商務部和國家藥監局的支持和幫助下,在上海、桂林兩地精心組織安排了10場與藥品品質管制、行業發展及藥品流通等相關的專題講座,向各國學員系統介紹了中國藥品品質管制體系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及國外學員較為關心的中國醫療保險制度、藥品價格制度、藥品流通制度、藥品審評制度等介紹。並安排參觀了復星醫藥旗下重點成員企業,國內青蒿素類抗瘧藥物領先企業桂林南藥的片劑、注射劑生產車間、物流倉庫等廠區,親身體會中國製藥企業的管理模式,互相分享經驗。
長期以來,復星醫藥致力於中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並積極支援中國政府的對外援助工作。在履行社會責任、讓學員學習到國內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同時,也通過學員讓世界瞭解中國,推動中國走向世界。
復星醫藥承辦的“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管制研修班”已在非洲以及亞歐美各國擁有高知名度。自2010年以來,復星醫藥已連續承辦了四屆商務部援外藥品品質管制方面的培訓,積累了豐富的援外培訓經驗,培養了一支對於援外培訓有深刻認識、協作精神好、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實施隊伍,得到了受援國政府和學員的高度好評。
援外培訓就是做“人”的工作
——訪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援外培訓聯絡辦公室主任盧長明
Q:您的工作涉及援外培訓的哪些方面?您如何看待此次“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研修班”?
A:從立項上來講,援外培訓是國家、政府的工作,由政府統籌管理。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作為援外培訓的執行機構,主要的工作是協調和管理全國的援外培訓專案。包括此次“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研修班”項目,要接受我們統一的規範管理、監督評估。管理工作涵蓋專案實施方案、課程設計,財務結算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另外,專案結束之後,我們需要進行專案評估,總結成果,評估專案的實施情況是否符合國家和政府的要求,是否達到了援外培訓的目標。
關於此次“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研修班”,我有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差,缺醫少藥的情況比較嚴重。以非洲為代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現狀與中國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開展這樣一個項目,讓發展中國家的相關官員相互之間交流,也和中國的專家交流先進經驗,而且非常有針對性,雙方可以一起推動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對發展中國家的意義是很大的。
Q:您如何看待援外培訓工作?
A:援外培訓對於中國組織者和外國學員雙方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首先,可以讓學員樹立對中國的正確認識,真實感受現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學員在專案結束後,通過親眼見、親耳聽,都對中國的發展情況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比如,此次“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研修班”,不僅有藥品品質方面的課程,還帶著學員去實地考察。通過這些課程,他們會瞭解中國藥品品質管制體系的真實發展情況,真正知道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水準和生產能力。這種正確的理念,有利於雙方加深認識與進一步的交流,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學員們可以學到技術。以這次“發展中國家藥品品質研修班”為例,在開班儀式上,通過李東久(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先生的介紹,我也瞭解到復星醫藥藥品的生產水準、品質體系非常先進,在中國國內市場上排在前列。那麼,通過開設這樣的研修班,可以讓發展中國家的學員們看到、體驗到中國在藥品方面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準。他們回國後,可以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幫助他們把自己國家的相關技術得到提升。
第三,其實援外培訓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Academy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ficials)有個簡稱,叫做愛博(AIBO),這是我們學院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的縮寫,學院的院訓是“愛及天下,博學古今”。在援外培訓的時候,我們秉持的是一種愛的精神,關心學員,愛護學員。學員們來到中國,接觸最多的是做培訓的中國工作人員,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他們留下對中國人的印象。通過雙方的相處,通常都會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就我的工作經驗來講,每年外國的官員或者是參加培訓的技術人員來中國,基本上都對中國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同時,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也會深深吸引外國人。在援外培訓的過程中,外國學員對中國人永遠會懷有一種感情,美好的中華文化自然而然就傳播給全世界了。我覺得,這種無形的東西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應該是學習班的學員最大的收穫。
Q:您對援外培訓的未來有何展望?
A:從大的趨勢來講,所有援外工作必須要配合國家政府對外交往的需要,這個需要細化下來,就是滿足國務院各部委的需求,這個需求一定是跟國家民族利益高度統一的,聯繫在一起的,這個趨勢永遠不會變,這是一個方向。
細化來說,在援外培訓的規模和投入方面,近幾年不會有特別大的浮動。
援外培訓這幾年發展迅速,2011年的培訓人數在一萬人左右,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基數了。從培訓人數和專案數上,2012年差不多較2011年翻倍。今年基本會和2012年持平,到2014年之後可能基本上是維持這樣一個規模,在辦班的種類上可能會略有調整。
學員採訪
尼泊爾 腫瘤醫院主任 Neupane
我來自尼泊爾,我在國內的醫院從事醫療和行政方面的工作,我覺得這次的研修班給我的收穫很大。通過此次的課程,我可以全面瞭解中國藥品品質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在行政管理方面。我們國內的行政管理與中國相比,還有很多差距,所以這次藥品管理方面的課程非常及時。
藥品品質方面的課程內容,非常系統化,有邏輯性和實用性。授課的老師也特別專業,講解得也特別清楚,很有實用性。同時我也很期待可以去桂林南藥參觀,可以從實際操作方面學習到更多。可能主辦方怕我們勞累,課程安排得很輕鬆,我希望可以適當再增加一些課程,學到更多。
奈及利亞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 Samson & Andrew
我們兩個都來自奈及利亞,在藥品行政管理與控制有關的機構工作,類似於中國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常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並,提供科學的資料和戰略方向,為高層做決策提供依據。
這次學習對我非常有意義,中國已經建立了對藥品的評估與審定的機構,課程的設置裡也有藥品的監督與評價內容,讓我在這方面樹立起了新的觀念。在我們的國家,非常關注實驗室的結果分析,其實,如何對藥品進行全面有效地評價也非常中藥。我們已經有計劃將來會更關注對藥品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我們回國之後,肯定會把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感謝中國對於非洲及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沒有中國的無償援助,發展中國家將無法學習到中國許多先進技術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