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BOIF系列专题三 | 谱创新之策:政府、专业投资机构合力助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和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在上海张江举办,论坛以“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为主题,来自政产学研医资的2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生物医药的原研转化、创新路径和政策机制展开深入交流。



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充分运用政府力量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合力,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答的重要课题。围绕各地助力源头创新的经验,在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王可心主持下,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深圳市坪山区产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澜、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建国、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林亮、复健资本CEO李凡展开了讨论。


从左到右:复星医药联席董事长 王可心、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李积宗、深圳市坪山区产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蓝澜、苏州BioBAY董事长 殷建国、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 林亮、复星全球合伙人、复健资本CEO 李凡


与会嘉宾结合国内这些创新高地的经验与优势建言献策,并表达了共同期望:生物医药创新转化过程中,市场的问题让市场来解决,科学的问题让科学来解决,政府则要营造更加完善、更加公平的环境,与一流的专业力量形成合力。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本的孵化,共同推动和加速源头创新的转化落地。


以下为现场嘉宾的对话实录:



王可心:今天论坛主题主要谈政府与专业投资机构怎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谈一下现状、政策、投资环境。现在医药产业属于政府强监管的领域,所以说政策的制订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


另外现在从整个医药行业的阶段来看,已经到了谷底,但长期来看医药产业未来是朝阳的产业。为了增加生物医药发展,上海、苏州、深圳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地区具备先发优势,各有特色。首先请李主任和殷董事长介绍一下你们所在的地区在源头创新上有哪些政策和引导,取得哪些成果,特别是上海和苏州。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李积宗


李积宗:在生命科学领域,上海无论在人才还是在政策和平台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北京、苏州、深圳等地同样很出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与其他各行业相比,生物医药对基础创新、源头创新的依赖性更强,特别是面对新的科学范式变革和科研组织模式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赋能作用更大,不能只看生物医药赛道本身,还要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赛道看赛道。


第一,选择赛道,围绕科学价值、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选择方向、先择赛道。制定适合新赛道发展的适宜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第二,服务人才,项目推动、问题解决、产品开发,最终都要落到人,能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学科交叉人才和青年人才。需要围绕人才需求,开展工作;第三,优化环境,市场的问题让市场来解决,科学的问题让科学来解决。需要制定更加适合行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中心将更加聚焦企业不愿意做、研究机构做不了的事。


基于这几个出发点,未来,中心将在生命科学领域,推动新赛道布局和政策出台。从政策角度,一方面是优化资金支持,联动资本方,发挥资本作用;另外一方面是聚焦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特别是开展一些有组织和建制化的研究。


苏州BioBAY董事长 殷建国


殷建国:我们作为一家产业园公司,一直坚持着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腿是科学,另外一条腿是企业。我们随时关心科技,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每个重大发现甚至新的技术诞生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治疗方式,改变人们以前治疗疾病的状况。我们会无限跟踪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这些进展,并且提前做好布局。


对于科学家创立公司,我们要很好思考这个模式。因为做药是系统性工程,有时候化学家、生物学家不一定可以完成。上临床的过程中设计应当由专业的人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经理人,从而在两者中找到这样的平衡。


因为这个行业涵盖监管、资本、产业生态及上下游各个方面,除了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我们帮它找到商业融资途径。在和监管机构沟通的过程中,学会让评审员充分理解创新方式,从而把技术变成产品,再让产品实现商业化。


王可心:深圳这几年是在整个智能制造各方面创新相当先进和领先的,在其他产业创新上遥遥领先的,在各方面政策上也是非常到位的,在营商环境上国内一流,市场化一流,各方面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此前,深圳设立了50亿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请问蓝总如何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导入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和发展?


深圳市坪山区产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蓝澜


蓝澜: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从海边小渔村建设成今天超大型对标国际一流的城市。深圳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色。首先,创新是深圳的灵魂,创新是深圳建市之核心,我们尊重创新,支持科学。


第二,深圳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深圳从建市之初提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好政府,见不到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当你需要它的时候才出现,当你不需要它的时候看不到,城市的包容,政府该做什么,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核心、决定性作用。我们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创新企业,尊重民营经济。


第三,我们尊重权威,尊重专业,可心总提到50亿基金也是这样,与优秀者同行,专业者同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有更多与梦想同行的人才能把这座城市建的更好。这支基金不是深圳的,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的生物医药是朝阳产业,共同命运体的产业。


王可心:近期深圳设立了50亿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在全国打响了第一枪。从初筛、评选到最后的答辩,整个过程非常严谨和严格。最终复星医药旗下的复健资本中标,能否透露一下选中复健资本的理由?


蓝澜:我谨以我个人参与过程的感受来分享几点。


第一,我是全程参与见证这次50亿基金全球遴选,体现深圳市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和魄力,今天可心总用三个最严格形容这次基金招标和遴选。全程参与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是真的全球遴选,第二充分公开透明,第三与优秀者同行、与专业者同行。


其次,在过程中体现的是深圳政府对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决心、态度和魄力,另一个侧面体现我们深圳真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我们并不是说拿出一个基金做了一个全球遴选,最后花落还是我们深圳自己的本土企业,谁优秀谁能给深圳带来最大的产业资源,谁带来最大的产业导入,谁是最专业,最能给深圳做产业赋能的机构,我们给了谁,恰恰回应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深圳是非常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诚意满满的城市。


第三,能中标也是证明了复星医药自身实力过硬,从上海走到深圳。我们生物医药基金打响产业基金的第一枪,证明复星医药团队实至名归,希望未来以这支基金开始,不仅仅是这支基金,复星和深圳的合作更加深入、更加长远。我们也希望这支基金不仅给深圳,给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带来示范,在生物医药产业这样的环境,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生物医药特势有更大的贡献,带来更大的效应,有更好的春天。


王可心:这次复健资本通过公开的筛选、评选,最终中标50亿基金的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基金,请问李凡总,复健资本决定如何用好这个基金。



复星全球合伙人、复健资本CEO 李凡


李凡:坦诚讲,拿到这支基金的管理资格,我们小伙伴在高兴之余更多感受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辱使命把这支基金做好。


客观来讲,资本寒冬,生物医药周期低谷,能有这么大的资金体量进入市场,本身对行业也是一个重大利好。基金结果公示之后,我们手里的项目资料蜂拥而至,这时候更考验投资机构的专业眼光,我们要给LP把好关。


具体到基金怎么做,在策略上十六个字,联动产业,培育龙头,聚焦成长,做强生态。我希望基金做到所谓的顶天立地。“顶天”是指我们有三个具体远大的目标:第一筑巢引凤,帮助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导入,形成产业集群,这也是基金承担的重要使命。第二个是传递复星价值。“投资+产业”双轮驱动是复星沉淀30年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CVC投资撬动产业进步,实现乘数效应的杠杆,复健深圳基金也会贯彻这个理念,实现多方共赢。第三,我们也希望,因为这是个基金,最终我们也要通过投资回报给LP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怎么做到立地呢?基金有三个根据地。第一个根据地要有清晰明确的投资策略,答辩之初我们团队一直打磨十年周期到底怎么做,长短期怎么结合,基金是不是支持一定比例源头创新。第二个根据地就是刚讲到的复星医药产业资源优势。在投前研判上,产业能帮我们理性判断项目的价值。投后管理上又能帮助初创企业“找人找钱找订单,给人给钱给资源”,做好初创公司的“领路人”。第三个根据地是深圳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和支持。引进项目也好,培育项目也好,复健资本做好产业导入第一枪,后面第二棒第三棒,是不是落地深耕,离不开深圳当地的协同配合。我期待也相信我们能一起把这支基金做好。


王可心:作为最早关注中国医药的基金,礼来亚洲基金是倍受关注的VC,具备大量早期孵化经验的VC。请问林总,您如何评价国内源头投资环境,礼来亚洲基金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如何赋能激活源头创新第一公里。


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 林亮


林亮:源头创新可以分为三个类别。第一是基于靶点创新,需要发现和验证MOA(机制导向型)。第二是干预方式的创新,比如针对某个靶点,可以选择使用小分子、大分子、ADC、基因编辑等方式,这方面的探索很有价值。第三是工具的使用与创新,比如针对靶点的筛选或者是探索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AI、不同的基因编辑方式和工具,以及其他技术等。每类源头创新都有价值,不过其难度和挑战是不同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创业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的积累和资源以及外部竞争分析,来选择源头创新的切入点在项目立项时,创业团队和投资人需要以终为始来考虑问题:比如在开发某个源头创新的靶点时,在立项之初就得思考并及早明确第一个适应症是什么,目标患者是谁,,以此来指导和验证接下来的研发工作。


源头创新的转化实现需要好的运作机制,鉴于其风险高、投入大,后续还需要大量专业团队成员加入共同参与来做,因此公司股权架构怎么设置,怎么做好员工股权激励,这对于源头创新的初创公司显得非常重要。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同样重要。


公司的估值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源头创新的风险是最高的,因此以过高的估值来融资是不实际的,而是得循序渐进,逐渐释放和体现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个方面有利因素叠加,包括政府资金支持、产业园区合力以及投资人的赋能等。


源头创新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需要投资人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对于礼来亚洲基金而言,我们积极参与从源头创新的企业,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赋能,包括核心高管的引入,员工股权激励体系的建立完善,临床资源的对接,以及BD等,帮助公司翻山越岭,登上山顶。


王可心:正如开头所言,不管医药行业冬天多么严寒,未来一定是朝阳行业。最后请每个嘉宾一分钟时间展望未来。


李积宗:接下来生物医药创新转化过程中,首先还是聚焦需求,围绕着我们的患者需求,行业的需求,创新的需求,科学家的需求,企业家的需求,整合配置资源,特别是我们从推动科技创新角度。整合包括资本、临床医院及企业各方面的资源,最终落脚点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很多时候不能是我以为,而是要看看我们服务对象他以为是什么样,他聚焦什么内容。能够推出更多的好的技术,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然后能实现价值回报,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在我们市场上实现回报,一方面是临床价值回报,一方面是资本价值回报。我相信这些都能实现。


蓝澜:生物医药产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健康是渴望、需求、保障的,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还是携手复星,背靠大树,依托产业,我们希望是彼此成就、双向奔赴,更好的产业发展,深圳的发展,来自于全国的发展。谢谢。


殷建国:不管好的周期还是坏的周期,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去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可以解决目前急需的目的,比如精神类的疾病、抗衰老的病,能把临床及共性的问题解决掉,每一天对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都是春天,都是上升的周期,所以我们对未来还是积极乐观的。在整个市场对真正的价值判断是非常慷慨的。


林亮:对未来充满信心,实际操作要谨慎小心。生物医药发展不是线性,而是突破性的,创业团队和投资人得以前瞻性的眼光来思考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把握和创造机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众人捡柴火焰高。


李凡:我们专注于医疗投资,不能说医疗不好了就转投新能源,医疗健康值得我们所有人耕耘一辈子的事业。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在中国长线的钱能支持真正的源头创新,希望科学发现、技术实现、管理赋能三个主题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科研机构、产业、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很好的互动,让源头创新的种子可以尽快扎根发芽,开出硕果。


王可心: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信心。相信未来在政府和专业投资机构的合力助推下,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